今年初政府宣佈買新車減免貨物稅後,朋友突然都換了機車,記得減免額度是三千 (還四千?),不多不少,但對有需要換車的民眾來說卻很有吸引力。
今年初換工作後,工作地點離家裡還蠻遠的,來回大約 32km。騎著老迅上下班實在不能算是很好的體驗,開始有了換車的念頭。決定把存了好個月的薪水拿來換機車,跟家裡溝通了幾個月後才獲得共識,老爸主動開口要幫出一萬元,真是不無小補。
為了換車,先入手了東興牌大鎖,也幫老迅光寫了回憶文,不過換車的時間點卻一直沒定下來 (因為一直沒拿到老爸的支票...)。上週四 (July 2) 上班路上老迅無預警地故障,加速了支票的核發 (笑)。上週六在住家附近的車行訂了車,週一一下班就衝去銀行領錢牽車去。這輩子第一次買新車耶 (以前先後擁有過機車 *1、汽車 *2,都是年紀很大的二手車)。
趁著今天工作比較閒一點,中午來拍照。雖然之前已經在店家看過好幾次車了,但我一直覺得 NEX 並沒有很帥啊,尤其是跟 YAMAHA GTR AERO 相比。說也奇怪,實際牽車後才覺得蠻好看的 (← 其實是喜新厭舊吧?)。那對與車身同色的後照鏡感覺超大的,與車頭不成比例的巨耳....
▼ SUZUKI NEX 小藍登場
▼ 側面來一張,那對大耳朵真顯眼
▼ 略為外擴的方向燈和定位燈很好看
▼ 相較之下,圓潤的大燈反倒顯得普通了點
不過大燈還蠻亮的,光形也很特別,再也怎麼說也贏過老迅很多。老迅開車頭燈完全感受不到前方有什麼亮度變化,常常會不自覺地把手伸到燈前確定大燈有開.....
儀表的部分感覺還不錯,除了非常醒目的速度錶外,右邊還有一個多功能液晶顯示幕,可以顯示轉示錶、時間、油料、總里程/單趟里程。方向燈、遠近燈、機油與引擎狀態指示燈另外以小燈表示。液晶螢幕是黑底白字型式,雖然很炫,但閱讀便利性比不上一般的白底黑字,在豔陽下螢幕的數據也不是很容易讀取。
▼ 儀表特寫
超大的後照鏡也算是 NEX 的另一個特色吧 (笑),真的覺得它很大。採用內調式機構,可以調整的範圍還不小,加上鏡面不小,視角相當清晰。
▼ 有如巨耳一般的後照鏡
▼ 10" 前輪,採用 MAXXIS 的產品
目前總里程才三十幾公里,還在馴車階段。煞車系統操作起來相當平順,後輪鼓煞的力道感覺很弱。
▼ 多功能龍頭鎖 和 開放式置物廂
現在機車的大鎖都是多功能的了,整合前油箱、置物廂、龍頭鎖、電門等多種功能,這真的很方便,開坐墊再也不用熄火了。磁石鎖則是我第一次使用的東西,用來防止鎖心被破壞,個人很好奇磁石鎖真的有如此作用?
現在的機車已經少見有菜籃了,基於方便性和國人愛喝飲料的民族性,前置物箱也改成開放式,而且深度剛好拿來放飲料罐。但這方便的設計卻成了許多沒公德心的混球隨手丟垃圾的好所在。不禁要問,台灣的品德教育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 把垃圾帶在身邊很困難嗎? 每次看到路人很順手的亂丟垃圾,我都很衝過去幹一拳。
▼ 容量超大的置物箱
特大的置物箱空間一直是 SUZUKI 的主打功能之一,在考慮 NEX 前,我也看 GSR 看了很久,也是被那個大車廂給吸引了。原廠號稱這個置物空間有 32L 那麼大,實際上也很大,但還是忍不住抱怨一下,這個空間又寬又大,卻不夠深。之前入手的 APEX 安全帽 不論用什麼角度都塞不下,不過這也不能怪 NEX,在之前我曾試過 GTR AERO、CygnusX、Racing、G5、Address、GSR... 沒有一款機車的車廂放得下...
完全沒想到只有十多年前的老迅光放得下,我以前真是太小看老迅了,因為不想當帽奴,所以只好又把舊帽拿出來戴。NEX 還有個小缺點,車廂蓋起來的時候,卡榫並沒有很有明確的聲音或回饋讓使用者知道扣上了,總是要用手再扳一下確認車廂是否扣上。
▼ 選配的小椅墊
這個小靠背 (≠ 靠唄) 是另外加購的,非常昂貴的小配件,希望後座能舒服一點。坐過老迅光後座的朋友都知道「我們家老迅光後座超級不舒服」。給後座用的彈出式踏板則是標準配備,雖然只是小東西,不過若是長途行駛,有這個踏板會舒服得多,下車不會覺得腳筋快扭斷了。
▼ 標配的彈出式踏板
▼ NEX 的屁屁
SUZUKI 車系的尾燈造形總是相當奇妙,GSR 的尾燈像青蛙,NEX 的尾燈則是蝙蝠狀,好不好看就見人見智了。個人認為同期車中,Racing 和 GTR Aero 的尾燈都遠比 NEX 好看多了。
▼ 尾燈很像某種生物
▼ 側腳架、中柱和發動桿
五期車款中只剩 S 牌還保有發動桿,噴射引擎車款在電瓶沒電時再也怎麼踩也發不動,因為靠踩發的電力根本不足以完成 ECU 檢測,大概只有電門、啟動器故障的時候才會派上用場吧。側腳架很有彈性,輕輕一撥就會彈至定位,這其實很基本,只是老迅辦不到,側腳架放下來時,引擎無法點火,算是安全裝置。
中柱是省力式的,輕輕一踩就能立起來,害我想說 NEX 怎麼這麼輕? 乾燥重量大約在 117kg 左右,其實一點都不輕,鴨子划水時特別有感覺。
後避震是不可調整的雙槍設計,相對軟 Q 適中的前叉,後避震對彈跳的處理似乎不夠好,偏硬了些,既然都雙槍了,軟 Q 一點也無妨。雖然前後輪都採用 10" 胎,但車體還是比老迅光略高一些,騎乘或操作上沒啥問題,只覺得車身重心比較高罷了。
▼ 後避震 和 大排骨
目前騎乘的里程以累積了 30km,很多心得大概還說不準,不過初印象是相當不錯的。開啟電門時速度錶指針會轉到底,待 ECU 檢測完成後才能發動,時間大約是兩秒,對於原本在長紅燈有熄火習慣的我來說,最近都不太敢熄火。油門很輕,起步順暢不會爆衝,油門轉到一個點後動力會湧現出來 (忘了看是多少轉速),低轉速時明顯沒力,也許是還沒馴完車的關係。引擎震動很小。車體的前後配重蠻平均的,胎面還沒跑開,目前不敢壓車...
補充:
至於故障的老迅光呢? 並沒有報廢,後來花了一千元換了高壓線圈、火星塞、火星帽後又恢復正常了。目前退居二線代步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