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月 24, 2008

[X360] Burnout Paradise 心得


我很喜歡玩賽車遊戲,不論是擬真系或是超級系,我都喜歡。最近除了新入手的 GT5P外,也花了不少時間在 Burnout Paradise。我從 Xbox 的 Burnout 3: Takedown 才開始接觸這個系列,馬上就被 Burnout 這個充滿速度與熱血的競速遊戲所吸引。Burnout 4: Revenge 更是我入手 X360 後最早敗的遊戲之一。

當時天真的以為 Burnout Revenge 應該是 X360 所能呈現的速度極限了吧。沒想到時隔一年半,Criterion Games 又推出了更殺的 Burnout Paradise,超級系賽車又推進到更高的水平了。

Burnout Paradise 片頭曲選了 Guns N' Roses 的老歌 Paradise City,輕快的前奏,漸進至帶著古典味的快節奏搖滾曲風,歌詞不斷地覆頌著的「Take me down to the paradise city」,跟遊戲主題真是呼應。聽著片頭曲,心思馬上被拉進這個美麗的巨大城市之中不可自拔,心情自然也跟著 high 了起來。



Burnout Paradise 推翻了前作一關一關挑戰的玩法,而是創造了一個虛構的城市-Paradise City。整個 Paradise City 分成五個大區塊,從市區到山區,總共有250英哩左右的道路,玩家可以自由地在城市中飆車或是閒晃。沒有關卡限制或是時間壓力,你想參加比賽的時候再去比就行了。


天堂市的市容相當漂亮,配上 HDR 的效果的確很有天堂的感覺。不論是繁忙的市區、複雜的高速公路系統、風景優美的湖區和蜿蜒崎嶇的山路,都恰如其份的呈現該有的特色。甚至還藏了一些神秘的區域,像是礦場、機場。


Burnout Paradise 的比賽模式大致上仍承襲自前作的玩法,像是最快到終點的競速模式 (Racing),跟時間賽跑的計時模式 (Burnout Route),還有引發大車禍的 Show time 模式。另外又追加了特技模式 (Stunt) 和 大逃亡模式 (Marked Man)。比賽不像以前是固定路線的,而是只告訴玩家起點和終點,中間的路線.... 當然是隨你高興啦,所以平常在城市裡亂逛就要記路。


繼承了 Burnout 系列的優良傳統,Paradise City 中也隱藏了許多的秘道和小徑,發掘這些小徑便可以在比賽中使用。善用這些瘋狂的撇步幫助玩家取得勝利,或是在終點前被敵人逆轉都是有可能的,大大地增加了比賽的刺激度。


製作公司曾經說過,這不只是個"賽車遊戲" (racing game),更是個"撞車遊戲" (crashing game)。Burnout 這麼熱血的名字當然不是叫假的,在激烈的賽事中如何脫穎而出? 當然就是"幹掉"對手(take down) 啦,擠去撞牆、推落懸崖、落井下石都是必備招式。


Burnout Paradise 在車輛設計上下足了功夫,總共約 75 款車型,雖然全是虛構車輛 (應該不會有車商想看到自家產品在遊戲中摔得稀巴爛的樣子),但這代車輛外觀設計更炫更漂亮,而且更有質感了,看起來一點也不輸 Forza Motosports 2 或是 Gran Turismo 5 Prologue 那些真實的車款。


別忘了這可是個 crashing game!! 再酷的車也是馬上撞成廢鐵,零件到處亂飛是常有的事。口說無憑,馬上來看一段車禍影片吧~~ 放心,沒有鮮血亂噴的 18禁情節,只有跑車變廢鐵的精彩畫面。



Burnout Paradise 真是超好玩的啦~ 雖然有賽事上有點重複,但大體上不算很大的缺點。畫面超優、手感很棒,隱藏要素也不少,耐玩度相當不錯。唯獨線上模式有點搞不懂,連過幾次都被踢出來。但單機的部分就讓我玩得不亦樂乎了,我是覺得非常值得入手的一片好遊戲。



綜合評價9/10

總體設計★★★★★

遊戲樂趣★★★

視覺音效★★

星期四, 2月 21, 2008

[Guide] 平價視聽器材接線教學

也許是因為本人長得不帥,亦或是相簿缺乏正妹照片,反正本格的人氣並不是很旺盛。根據 Google Analytics 的分析,本格一個月了不起四千多的瀏覽人次,其中從搜尋引擎找來的訪客居多 (感謝 Yahoo 對本格的厚愛),但回應人數非常低落,實在是令本人非常傷心 欲絕

以上都是廢話,我只是心血來潮想寫一些東西而已。

常在論壇看到有人在問電玩主機或是電腦主機的各種線材如何接,這類問題出現的頻率比月經文更高。我不是什麼 AV 器材的專業玩家,頂多算是 3C 產品的狂熱份子,或許是來自老爸不經心的裁培,小學三年級就在偷接 Y 型端子只為了能打紅白機,國中為了打「天使帝國2」偷學破解 BIOS 密碼。高中就會接電話線上網了,長大之後就更順理成章的變成 3C 敗家狂。

再次強調,因為我不是 AV 玩家,所以畫質或音質的完美重現並非我專攻的項目。3C 宅宅最強調的是 c/p 值啊!! 沒錯,用最少的錢完成最多的工作才是王道,以下就是 3C 宅宅 達人我的接線心得。

因為我家客廳沒有沙發與電視,所以長久以來我的視聽器材都是放在房間裡享受的。清點一下我現有的設備...

▽ 器材表

▽ 接線圖 (點擊可以放大)

上圖是我的家私接線圖,只畫上視訊與音訊的線,電源、網路、有線電視就省略了。一樣顏色的線代表相同的線材,箭頭代表訊號傳遞的方向。大概解說一下我的設定。我有兩台同解析度的 17" LCD,而且都有 DVI 和 VGA 輸入,所以我將桌機接到兩個 DVI 上,設定成雙畫面。

圖中間上方有一台 VGA Splitter(型號 MT-2502),那是我去年在資訊展上買到的好東西,可以把 VGA 訊號一分二,我用這個方法把 Xbox360、PS3 和有線電視的訊號都複製到兩台 LCD。這樣我想躺在床上或是坐在書桌前都可以看到一樣的畫面。

▽ 接了 VGA Splitter 看起來就像這樣

我把聲音的部分全都接到電腦輸出。我的主機板板載音效晶片是 Realtek ALC889a,這個晶片很有趣,雖然標有 AC'97 的顏色,但其實訊號線亂插都行,因為功能全都可以切換。如下圖,只有一組綠色線接到喇叭,另外三組都是輸入,分別是 PS3、Xbox360 和有線電視的聲音。


這樣接的好處是可以各別設定音量,不必每次切換每次調整,同時我也能在打電動的時候聽到 MSN 的敲門聲。也許有人不喜歡這樣的設定,不過這樣符合我的喜好。紅線框起來的三個就是三組 3.5mm 聲音輸入,只有 Realtek 的晶片可以這樣玩 XD


不管是什麼設備,掌握一個原則,那就是有出必有進,有輸出就一定有個對應的輸入,這就是等價交換原則,例如 PS3 有 HDMI 輸出,那就要有一台可以輸入 HDMI 訊號的電視。當然五花八門的訊號線又有些不同用途啦,但是記得有出必有進就對了。

我目前的接法當然是不完美,因為 PS3 的訊號從 Compro V300 還是不夠好,但比我用 AV 端子強太多了 (V300 電視盒可以吃 1080i 訊號)。我懷疑是 PS3 台製色差線太爛了,有錢還是換一條原廠的好了,兩者價錢差四倍,聽網友說品質差很多。

如果回應數還是這麼窮酸的話,我看以後本格還是改貼正妹照片就好了,不要寫那麼多字了。最後呢,給大家看一下我房間的線材地獄...... 有夠亂..... 其實是有不少整線方法,不過因為我常常拆裝器材,所以乾脆把線塞在陰暗的角落還比較方便些 (就像大家都把東西往衣櫃塞是一樣的)。

[PS3] Gran Turismo 5 Prologue ~ GT5 序章

入手 PS3 和 GT5 已經一個禮拜了,一個禮拜的蜜月期。不過這禮拜其實沒什麼玩到 PS3,畢竟用 AV 端子玩 PS3,不只是 PS3 會哭泣,我的眼睛也會瞎掉。昨天弄到了一台 Compro V300 電視盒,接了 1080i 訊號才感受到 GT5P 應有的水準。


以前在店裡看到PS3遊戲陳列,那時候覺得用這種透明盒(尤其是頂端有空虛的感覺),看起來亂沒質感的。入手第一片 PS3 遊戲才發覺得這盒子其實很有質感耶,內部的光碟扣具設計也很棒,取出光碟很容易,果然是有設計過的。完全不會像 X360 遊戲盒子有得很鬆 (搖一搖光碟就掉了),有得很緊拿不下來 (扳到光碟快折斷了還拿不出來)。


盒子背面印了幾張遊戲截圖和系統需求 (像是支援什麼解析度,可以多少人玩之類的)。最妙的是 「HDD 必需容量」這一欄,玩 X360 玩上癮就是因為遊戲不必安裝,光碟放進去就可以開戰了。但 PS3 反其道而行,為了加快存取速度,幾乎所有的遊戲都要安裝到內建的硬碟。GT5P 需要 5GB 的空間........ 40GB 根本裝不了幾個遊戲。

但是背面最妙的其實是遊戲類型啊啊啊,「ONLINE CAR LIFE SIMULATOR」到底是什麼鬼啦,中文還可以跟著照翻「連線駕車生活模擬器」.... 囧rz。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藍光光碟,直覺反應就是翻過來看長什麼樣子。其實跟一般光碟差不多,只是表面的反射層超閃啊,我拿相機拍了一下,根本已經是鏡子的等級了。


進入 GT5P 的第一眼印象,就是很有質感的主選單,一台美美的車子擺在美美的背景前轉來轉去。簡單,但是很有 fu,活脫就是另類的汽車廣告,可惜不能自己調整角度。



畫面左邊的日曆、右上角的時間、天氣和溫度,我是不太明白這些資訊有何用途。


GT5P 的賽事只能用自己所有擁有的車輛進行。包括 Arcade 模式都只能選自己的車。感覺還真嚴格,不能先試開一下別的車款....

賽事分成 OnlineArcadeEvent 三種。

Online 就是上線和別人比賽。線上賽事每周會更新項目,但總項目並不多。Online 賽事只有計時賽能觀看 replay,其他賽事都沒有 replay,我想看看 16 人大混戰的重播啊!!

▽ 中文版看到的賽事也是中文的,這邊借張日文畫面來擺

Arcade 可以選單人賽或計時賽,另外也可以觀看賽道資訊,賽道資訊是實際拍攝的影片,很酷!!

Event 賽事是用來提升玩家等級用的,根據每個 event 規定的車種和條件進行比賽,通過 class 的全部賽事就會升級到下一個 class。

GT5P 的畫面很漂亮,車體繪製非常精緻,鈑金的光澤處理勝過 Forza Motorpot 2 許多。跑道製作也非常漂亮寫實,在 GT5P 的世界裡,視覺表現非常美好。


所有車款都有駕駛座視野,而且不是隨便作作而已,而是將儀表、皮革、方向盤和手套都描繪的很傳神。儀表上的指針會動哦。


賽車遊戲中,replay 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不僅可以讓玩家自 high,回味精彩的賽事,更能從中學習別人的開法,這是跑得更快的不二法門。比起 FM2 腦殘重播檔,GT5P 在運鏡上作得不錯。重播畫面就像下圖這麼漂亮! 並不是 CG動畫。


賽車也是很講究手感的。這關係到這是一款賽車遊戲,還是動作遊戲的差異。GT5P 有支援羅技的多種型號方向盤,不過我一組都沒有,是個標準的蘑菇頭車手,因此我很在意手把的設計和遊戲的操作配置。GT5P 在手把上表現還算稱職,透過 LS 也能精準地控制轉向,但油門煞車的配置就有點奇怪了,預設是用 RS代表油門和煞車。但玩慣了 FM2,我改成用 LT/RT,偏偏 PS3 手把的 LT/RT 又不怎麼好用,常常煞車煞過頭....

GT5P 強調這是一款駕駛模擬器 (simulator),而不是遊戲 (game),對於車輛的精準模擬當然就是重點了。除了 FM2 外,難得玩到一款可以將賽車模擬得如此寫實的遊戲。油門、煞車、方向盤的操控都是關鍵,輪胎等級的差異到荷重轉移的技巧,都在 GT5P 中真實重現。

可惜的是 GT5P 也省略了許多模擬要素,像是車輛碰撞就被模糊地帶過了,只會輕輕彈一下。車輛傷害更是被完全忽視了。儘管製作人內山一典說是車商不願授權,但 FM2 硬是做到了。因為會受損,比賽時更是小心翼翼,深怕一點碰撞就飛出場了。 GT5P 也沒有油載 (油箱裝了多少油)或輪胎磨耗的問題。

FM2 光是車胎模擬就比 GT5P 更強 ! 即使壓到一點點草皮,都能精確的感覺到,尤其是配合 X360 的震動手把,透過震動機能,雙手感覺到清晰又明確的路感。隨著賽事的進行,車胎的耗損更是會影響過彎路線的選擇。所以我個人覺得 FM2 的擬真度比起 GT5P 更上層樓。

遺憾的是天氣要素在 FM2 和 GT5P 中都沒有模擬.... 永遠都是晴天...

▽ 永遠都是晴天

GT5P 對新手來說,上手並不容易,因為提示不多。FM2 有路線和車速提示,對賽車新手來說,入門會簡單許多。再者 GT5P 的賽事條件相當嚴苛,起跑位置都是中後面,加上不能改車 (對! GT5P 居然沒有改車的功能!!!),不像 FM2 的賽事有一堆撇步可以獲勝 (你甚至可以叫 AI 幫你開,只是獎金變很少)。想在 GT5P 的賽事中得勝,真的要練過啊。

▽ 要在嚴苛的條件下得到冠軍,真要下一番功夫

GT5P 的操作介面雖然很有質感,但使用性卻很爛。前面有提到所有的賽事都只能用玩家已經入手的車款進行,我如果有 ABCDE 好幾輛車,但現在是開 A 車,比賽如果要求用 BCDE 車款,玩家必須跳回主選單換車才能再進入比賽。一整個就很......... @#$%^&* FM2 起碼會直接跳到換車畫面。GT5P 介面上有很多類似的毛病,明明可以很簡單地完成的事,卻要繞一大圈一直按確定確定。

我入手 GT5P 花了 NT$1360 (訂價 1490)。就 C/P 值來說非常低,因為遊戲內容其實很少,車體畫得再漂亮,也無法掩飾整個遊戲只有 37 台車的問題,而且還不給改車,裝肖維啦。再漂亮的跑道,也只有五條 (各兩種 layout),總共就十種路線而已。與其說是 Prologue (序章),還比較像是試.玩.版.。儘管官方承諾後續可以透過軟體更新追加新機能,但還要等多久?? 一片序章其實很快就玩完了咧。

如果以後能追加新機能,當然要更多車款、賽道和改裝的要素。我也希望能提供線上比賽的 replay,而不限定計時賽。因為我剛剛才被一位線上玩家海放 20秒的差距,我想知道他用 N3 車胎如何那麼快過彎的啊!! 還有啊,應該提供抓圖功能,PGR、FM2 都可以拍照上傳到網路。GT5P 畫面這麼棒,何不提供呢?

還有... 選車的時候為什麼不能自己調整觀賞的角度呢? 只能依內建的角度真是無趣啊,既然連內裝都畫了,應該讓大家看一下嘛。性能諸元最好能改成條列式的,用跑馬燈跑在畫面下方有點難閱讀....


GT5P 是個好遊戲,尤其是愛車的玩家,可以從中得到許多樂趣。但過短的內容、不容易上手的難度、介面設計上的缺陷扣了不少分數。就擬真賽車遊戲來說,我會推薦 Forza Motosports 2 勝於 Gran Tursimo 5 Prologue。


綜合評價8/10

總體設計★★★

遊戲樂趣★★★

視覺音效★★

星期一, 2月 18, 2008

Controllers War: PS3 vs X360

以前常在論壇看到主機比較文,我個人是覺得這種比較沒什麼意義,遊戲好玩才是重點。真的要比,只有手把能比,畢竟這是打 Game 時最直接影響遊戲樂趣的硬體。所以這次就來比比 PS3 和 X360 的無線手把設計吧。


看到這張圖... 才想到我家三台主機都是白的耶。X360 和 PS3 的手把配置基本上是完全一樣的,連按鍵數都相同,唯一的差別是左手的十字鍵和蘑菇頭位置不同而已,遊戲的按鍵配置互換性很高。

再來看看背面,X360 的手把背後是電池盒,內裝兩顆 3號電池。PS3 手把背面就沒東西了,鋰電池是內建的。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到後方的兩顆按鍵,360 稱作 LT/RT,PS3 稱作 L2/R2,兩者都是扳機型式 (trigger)。這種 Trigger 按鍵我第一次是在 Sega DreamCast 主機上看到的,那時候就覺得蠻好用的。不論是在 FPS、Racing Game 方面,類比式的 Trigger 按鍵表現都很好。


X360 的 Trigger 非常好用,形狀好按,鍵程夠長,力道可以明顯區分輕重。PS3 的 Trigger 真是爛死了,突起的形狀非常不順手,鍵程也很短,在力道控制上需要練習。

俗稱蘑菇頭的類比方向鍵是現今電玩的主要操作工 具,360 和 PS3 都稱為 LS (left stick),右邊的都叫 RS。不過 PS3 的 LS 位置偏下方,很難用。X360 LS 則是在恰如其分的位置,同時 LS 頂部的凹陷設計在止滑效果上表現極佳,非常好用。

但在精準度上卻是 PS3 勝出,如果你跟我一樣是蘑菇頭車手的話 (就是用手把玩賽車遊戲的玩家啦),精準的 LS 才能做出精準的轉向,在玩 GT5 或是 Forza2 這類擬真賽車時,轉向角度可是鎦銖必較的。儘管如此,360 的 LS 仍然比較好用。

▽ PS3 的 LS
▽ X360 的 LS

再來,讓我們談談十字鍵 (D-pad)。自從 1982 年任天堂公司的橫井軍平取得十字鍵的專利後,這個小小的發明大大地改變了人機介面的思維,現在十字鍵已經普及於各種電子設備上了,遊樂器手把儘管主要改使用 stick 做為主要輸入介面,仍保留了十字鍵。

PS3 的十字鍵設計依舊承襲了 PS 家族的一貫設計,採用四鍵分離的做法。PS3 的十字鍵觸感不錯,回饋力道也剛好。但四鍵分離對於需要斜方向按鍵的格鬥遊戲卻相當不利。


X360 的十字鍵是出了名的難用,按鍵硬,回饋感非常模糊。在遊戲中往往只做為輔助按鍵,並不常用到。所以 PS3 的十字鍵勝出。


右手的四顆按鍵,我覺得兩者相差不大,硬要比的話,我比較偏好 X360 稍長的鍵程,按起來比較有感覺。

不曉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三大主機也都加上了專屬鍵,玩家可以藉此呼叫系統功能,像是離開遊戲、關機、關閉無線手把之類的。PS3 中間的 PS 鈕還蠻好看的,小巧的身形讓沒用過的人想不到那是顆按鍵。X360 中間的大 X 很醜,不過同時也是手把指示燈,除了指示手把編號 (最多四支手把),在電池耗盡時也會閃爍提示。



PS3 的手把指示燈在上緣,四個燈號,但據說可以接七支手把,燈號會變成 1, 2, 3, 4, 1+4, 2+4, 3+4,不過我沒那麼多財力親自實驗。頂部的小孔是標準的迷你 USB,只要拿內附的 USB 線插上就可以充電了。


兩者的重量相差許多,要裝兩顆 3號電池的 X360 手把明顯重很多。另一方面 PS3 內附的手把沒有震動功能,震動手把是選購品,我不清楚加了震動機制重量會差多少。即使 X360 手把較重,但良好的人體工學設計輔助下,即使打很久也不會手酸或是不適。

摸慣了 X360 手把再改用"瘦小"的 PS3 手把,手感一時不太習慣,拿起來很輕,很空洞的感覺。手掌的包覆性不如 X360 手把舒適。

價錢方面,不含電池的 X360 手把要價 NT$1350,內建鋰電的 PS3 手把要價 NT$1500。所以加起來其實一樣貴.... X360 手把保固僅三個月 (夠機車),PS3 手把保固一年 (?)。

綜合以上評比,其實兩家手把設計各有優勢,但我個人卻偏好 X360 手把的手感。如果能把兩家優點合起來,那該有多好 !

ps. PS3 手把其實還有六軸感應功能,但我沒有支援此功能的遊戲.... 所以以後再說啦~

星期日, 2月 17, 2008

[PS3] PlayStation 3 入手

昨天 (2/17) 敗入了肖想很久的 PS3。這篇接在 X360 民俗療法後面絕對不是在暗喻什麼,純粹是因為 GT5 Prologue 在這天上市的關係。

我也不曉得為什麼我會這麼想買 PS3,即使知道 PS3 沒大作,即使知道 PS3 手把很難用,但我還是想買,也許只是為了一圓心中的小惡魔吧。

在入手 PS3 之前,連續三天跑了台北地下街,到處打聽價錢和 GT5P 的消息。不過得到的答覆都是主機要搭售台灣高鐵鋼彈瞄準目標這兩片我毫無興趣的遊戲,想到要多花錢買垃圾,奇檬子就很不好。直到問到有單賣主機 NT$11480,可以選搭 GT5P (NT$1360)才讓我心中的小惡魔得逞了。


我買的是型號 CECHG07 CW 的新款 40G 陶瓷白主機,外箱標示的重量是 6.5kg,扛回家需要不錯的體力。裡面的包裝很"環保",沒有像 X360 或 Wii 包得那麼漂亮,所以拆箱照就先省略了。

PS3 主機非常大一台,拿起來份量十足。在入手前我只看過黑色的 PS3,一時興起選了白色的。實機很有質感。


電源開關和退片鈕居然是觸控按鍵,輕輕碰一下就有作用了,質感和爽度都很好;開機時會有一聲輕脆的嗶聲,聽起來很舒服,不愧是 SONY 設計,真的很厲害。不像 X360 開機是直升機起飛的聲音...... (=.=)"


背後的端子一覽,從左到右是 HDMI、RJ45 網路孔、光纖輸出、AV Multi 端子、電源。AV Multi 是 SONY 開發的綜合端子,內附的線是 AV Multi 轉 AV 端子。色差線和 HDMI 線是選購,一台破萬的主機,連個標準線材都不附是怎樣?


手把仍是附無震動功能舊款手把,真是沒誠意.... 振動手把要價 NT$1500,比 X360 手把還貴上不少,我想是多了內建鋰電池的關係。手把的重量出乎意料的輕巧,握感還算蠻舒適的,不過人體工學的表現上已顯老態,跟 X360 手把比起來差很多,下次再寫一篇比較文。


因為事前就知道 PS3 沒有 VGA 介面 (Sony 好像對 HDMI->VGA 客群很反感?),只好加買了一台HD VGA RUSH,打算採用色差轉 VGA 的方式,做足了功課和準備,買齊了全部線材,準備好好享受一下 GT5P。


不過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啊 (謎之聲:自以為智者啊?),萬萬沒算到 VGA RUSH 和我兩台 LCD 似乎水土嚴重不服,訊號閃爍跳動非常嚴重,根本沒辦法正常地運作。只好再翻出 PS3 內附的 AV端子線接在電視卡上將就一下。

經過漫長的註冊手續 (PS Network 真是慢爆了),總算可以進行 GT5P 了.... 不過 AV 端子的畫面真是慘不忍睹,這種慘痛的經驗當初買 X360 時就體會過了,字體有夠模糊,色彩也偏暗,看得眼睛都快脫窗了。

▽ 我沒有手振,畫面真的很糊.... 囧rz

不過暫時是沒法度了,因為沒經費買新螢幕,還在尋找其他便宜的替代方案中。因為沒地方擺,只好請 X360 先委屈一下當墊背,誰叫 X360 是平的,而 PS3 卻是弧形加鏡面呢? 疊在一起更顯得 PS3 超大台.... X360 會不會壓壞啊? 超怕的....


感謝收看,記得回應~